低血糖症的起因與治療 - 文章交流 - 台北市針灸學會,台北市針灸學會 台北市鍼灸學會
 
關於學會
國際展望
研討會議
新聞報導
招生資訊
相關連結
文章交流
活動花絮

回上一頁
 
 
 

>

文章交流


低血糖症的起因與治療
07-970409-08
1565

.

一、病因

  低血糖症是多種病因引起血糖低於50毫克﹪,並由此產生以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及腦功能障礙症狀為特徵的綜合徵,嚴重者昏迷,若及早供糖可迅速緩解,否則可造成腦的實質性損害。常見的病因有胰島B細胞病變(腺瘤、腺癌或增生),少數非胰腺的中胚葉腫瘤產生有胰島素活性的物質過多,垂體前葉、甲狀腺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,嚴重肝病(肝癌、肝硬化),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過多或用藥後進食過少,酒精中毒,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嚴重營養不良,植物神經功能紊亂、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,胃大部切除、胃腸吻合術後,尚有份部分糖尿病患者進食後出現低血糖。

二、臨床表現

  低血糖症呈發作性,發作的時間及頻數因病因不同而異。發作時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,釋出大量腎上腺素,常有心慌、軟弱、飢餓、脈快、皮膚蒼白、出冷汗、手足震顫等,並伴有一系列程度不等的腦功能障礙症狀,如精神不集中、思維和言語遲鈍、不安、頭暈、視物不清、步態不穩,有時可因狂躁、幻覺、行為怪異而被誤認為精神病,嚴重者偏癱、昏迷、癲癇樣抽搐、瞳孔對光反射消失,可出現病理反射。臨床表現常因不同病因、血糖下降程度及速度、個體反應性和耐受性而表現為多樣化。典型胰島素瘤有“三聯徵”,即多於清晨空腹發作並以神經、精神症狀較多,發作時或空腹血糖<50毫克﹪,供糖後症狀緩解;飢餓試驗時可在禁食12∼36小時內出現低血糖。因垂體、甲狀腺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以及肝病引起者也常於清晨空腹時發作,並有相應原發病的表現。迷走神經興奮性增高、胃腸功能紊薍及糖尿病引起之低血糖多在餐後2∼4小時發作,臨床表現較輕,發作時間短暫。因注射胰島素過量引起者多有糖尿病及注射胰島素歷史,症狀出現快,且以交感神經興奮、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引起的症狀為主。

三、治療

  低血糖發作時應立即供糖,輕者可口服糖水、糖果或含糖分高的食物,重症或昏迷者應立即注射50﹪葡萄糖40∼60毫升,多數病人能立即清醒,繼而進食。即使意識完全恢復,仍須繼續觀察。如注射高滲葡萄糖後仍不清醒者,應反復注射。

由磺  類口服降糖藥引起者,即使搶救後病人恢復意識,再度陷入昏迷的可能性仍很大,宜繼續靜脈滴注5∼10﹪葡萄糖,根據病情需要觀察數小時至數天,並暫時停止使用一切降血糖藥物。某些藥物如保泰松、水楊酸鹽、 苯磺 可加強磺 類藥物的降血糖作用,應盡量避免合用,老年、體弱、腎功能減退者尤應注意。嚴重低血糖或低血糖持續時間過長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損害,其後果比高血糖更壞。對嚴重、頑固低血糖昏迷可考慮加用如下措施:皮下注射腎上腺素每次0.5毫克;氫化可的松,先靜脈注射100毫克,繼而靜脈滴注,每日用量200∼300毫克;肌肉或皮下注射胰升血糖素每次0.5∼1毫克。

酒精中毒或慢性肝病引起的低血糖症,由於肝糖原儲備不足,不應使用胰升血糖素。

原因不明的低血糖昏迷經搶救後患者清醒,宜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,細緻體驗作有關檢查和試驗後,明確診斷再給予病因治療。  

  胰島素瘤、腺癌或增生著,應爭取及早手術治療。手術時應注意微腺瘤或異位胰腺內含腺瘤(多在皮門或十二指腸腸壁內)。不能手術或發生轉移者,可口服氯甲苯  100∼200毫克,每日2∼3次,能減少胰島素分泌。主要副作用是由於鈉瀦留引起浮腫,可加用  類藥物(如雙氫克尿塞)。也可應用鏈 黴素以破壞胰島B細胞而緩解症狀,可按每公斤體重20∼30毫克計算,每周靜脈注射一次,連用8∼10次,總量約8∼10克。或按每公斤體重15∼40毫克計算,腹腔動脈注射,隔天一次,5∼10次為一療程。主要副作用為口腔炎、肝腎損害和胃腸道反應。

  垂體前葉、狀腺、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患者應採相應激素的替代治療。功能性低血壓患者應進食高蛋白、低碳水化合物飲食,以避免刺激胰島B細胞過度興奮。也可在估計低血糖發作前半小時至1小時服抗膽鹼能神經藥物,如普魯苯辛每次15毫克。

  本病與脾胃經症有關,針刺法:

(一)體針:陰陵泉、中都、三陰交、胰俞、腎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足三里、中脘、章門、梁

      丘、地機

(二)耳針:主穴-胰膽、內分泌、交感

      配穴-肝、脾、胃、肺、神門、腎上腺

(三)食療:黨參紅棗茶:可補脾和胃,益氣生津,調營衛,改善虛弱體質。

      每次以黨參15∼30g,大棗5∼10枚,煎湯代茶飲用,亦可加沉皮2∼

      3g以調胃氣。

 
 
客戶服務中心 網路開店企業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