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傳統療法 - 文章交流 - 台北市針灸學會,台北市針灸學會 台北市鍼灸學會
 
關於學會
國際展望
研討會議
新聞報導
招生資訊
相關連結
文章交流
活動花絮

回上一頁
 
 
 

>

文章交流


痛經傳統療法
07-970409-14
818

.

台北市針灸學會常務理事  林裕松.

婦女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後,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骻,甚者劇痛昏厥,影響生活作息,每月相繼發作,這種症狀稱為"痛經",亦稱"經行腹痛",本病所以隨月經周期而發作,是與經期沖任氣血變化有關。非行經期間,沖任氣血平和,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沖任、胞宮氣血瘀滯或不足,故不發生疼痛,經期或經期前後由於血海由滿盈而瀉溢至暫虛,氣血變化較平時急驟,此時致病因素乘時而發,導致沖任瘀阻或寒凝經脈,使氣血運行不暢,胞宮經血流通受礙,不通則痛,或沖任、胞宮失於濡養,不榮而痛。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婦女,現代醫學中的子宮發育不良、生殖器炎症、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引起的痛經,均可照本病辨證施治。

 

 

【辨證論治】

 

痛經辨證首先當識別痛證的屬性。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、性質、部位以及痛的程度,結合月經期,量、色、質及兼證,並根據素體情況等辨其寒熱、虛實。一般痛在經前,經期多屬實;痛在經後多屬虛。疼痛劇烈拒按多屬實;隱隱作痛喜揉喜按多屬虛;得熱痛減多為寒,得熱痛增多為熱;痛甚於脹,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或刺痛者多為血瘀;脹甚於痛者多為氣滯。絞痛、冷痛者屬寒;灼痛者屬熱。痛在兩側少腹病多在肝,痛連腰際病多在腎。

 

痛經的治療原則,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;因虛而致,則補而通之,因滯而致,行前通之;因寒而致,溫而通之;因熱而致,清而通之,且應掌握時機,適時用藥,經前、經期活血調經止痛治標、經後求因治本以調理氣血。同時應結合素體情況或調肝、或益腎、或扶脾,使之氣順血和,沖任流通,經血暢行則痛可癒。致於子宮發育不良、畸形或位置過度傾屈等所致的痛經,當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治療方法,臨床上常見有氣滯血瘀、寒凝胞中、溫熱下注、氣血虛弱、肝腎虛損等證候。

 

 

病因病機、方劑、針刺治則、推拿手法

 

1:氣滯血瘀型

 

【證候】

 

每於經前一、二日或月經期小腹脹痛、拒按、或伴胸脅乳作脹、或經量少、或經行不暢,經色紫黯有塊,血塊排出後痛減,經淨疼痛消失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肝司血海,又主疏泄,肝氣條達,則血海通調。因情志拂鬱,沖任氣血鬱滯,氣血流行欠暢通,故經前一、二日或經期少腹脹痛、拒按、或行而不暢,經血瘀滯故色黯有塊。血塊排出,瘀滯減輕氣血暫通,故疼痛緩解。瘀滯隨經血而外泄,故經後疼痛日消。若鬱滯之因未除,則於下次月經周期又復發作。

 

【治則】

 

膈下逐瘀湯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枳殼、五靈脂、延胡索、丹皮、烏藥、製香附、甘草。方中以枳殼、烏藥、製香附理氣調肝;當歸養血和血,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丹皮活血行瘀;延胡索、五靈脂化瘀止痛;甘草緩急調和諸藥。氣順血調則疼痛自止。若兼口苦,苔黃,月經持續時間延長,經色紫黯,經質稠粘,為肝鬱熱之象,當佐以清泄肝熱,上方加梔子、夏枯草、益母草。若肝鬱伐脾,證見胸悶,食少者加炒白朮茯苓、陳皮。若痛甚而見惡心嘔吐者,為肝氣挾沖氣犯腎,當佐以和胃降逆,加亡茱萸、黃連、生薑。

 

【針刺療法】

 

選取次窌、三陰交穴等針刺,關元、照海等穴先針後灸。留針十五分鐘,每五分鐘捻針一次。如劇痛加歸來穴,胸悶加內關,脅痛加陽陵泉。

 

【推拿手法】

 

一、治法:調氣活血,行瘀止痛。

 

二、操作要點:

 

1.患者仰臥位。術者立於其側方,以一指禪推其子宮、關元穴,配合指摩法施術。時間約8分鐘。

 

2.按揉血海、三陰交、太沖等穴,每穴1~2分鐘。

 

3.患者取俯臥位。採用按揉法、滾法在其膈俞、肝俞、腎俞穴施術,並配合擦法。時間約5~8分鐘。

 

4.沿督脈自長強至大椎穴施捏脊法3~5遍。

 

5.患者取坐勢。按揉其章門、期門穴,並搓揉脅肋部,時間約5分鐘。

 

 

2:寒凝胞中型

 

1.陽虛內寒

 

【證候】

 

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,喜按,得熱則舒,經量少,經色黯淡,腰腿痠軟,小便清長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腎為沖任之本,腎陽虛弱,虛寒由生,沖任、胞宮失煦,虛寒滯血,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,經少色黯淡。寒得熱化,故得溫則舒。非實寒所凝聚,故喜揉按,腎陽不足,故腰腿痠軟,小便清長。

 

【治則】

 

溫經暖宮止痛。

 

【方劑】

 

溫經湯:吳茱臾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人蔘、生薑、麥門冬、半夏、牡丹皮、阿膠、甘草、桂枝。加附子、艾葉、小茴香,方中吳茱臾、桂枝溫經散寒,兼通血脈以止痛;當歸、川芎養血活血調經;阿膠、麥門冬合當歸以養血益陰;牡丹皮化瘀行血;芍藥、甘草緩急止痛;人蔘益氣;生薑、半夏和中。本方溫經散寒,養血袪瘀,加附子、艾葉、小茴香以增強溫腎暖宮,散寒止痛之效。

 

2.寒溼凝滯

 

【證候】

 

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冷痛,得熱痛減,經量少,經色黯黑有塊或畏冷身疼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寒溼之邪重濁凝滯,客於沖任、胞中與經血搏結,使經血運行不暢,故於經前一、二日或經期小腹冷痛。血為寒凝,故經色不鮮有塊。得熱則凝滯稍減,故疼痛減緩。

 

【治則】

 

溫經散寒除溼;化瘀止痛。

 

【方劑】

 

少腹逐瘀湯:小茴香、乾薑、延胡索、沒藥、當歸、川芎、肉桂、赤芍、蒲黃、五靈脂、加蒼朮、茯苓。方中肉桂、小茴香、乾薑溫經散寒除溼;當歸、川芎、赤芍養血,活血,行瘀;延胡索、五靈脂、蒲黃、沒藥化瘀止痛;加蒼朮燥溼化濁,茯苓健脾滲溼。全方溫經散寒,活血袪瘀止痛。手足不溫或冷汗淋漓,為寒邪凝閉陽氣之象,宜於加附子,以溫壯陽氣而運血行。

 

【針灸療法】

 

選中極、水道、地機、關元。水道、地機以瀉法針刺二十分鐘,關元、中極以針上灸三壯,並每次行經前懸灸三天左右。

 

【推拿手法】

 

一、治法:

 

散寒袪溼,理氣止痛。

 

二、操作要點:

 

1.患者仰臥位。術者立於其側方,取其關元、子宮、水道、中極等穴,施一指禪推法,配合摩法進行。時間約10分鐘。

 

2.患者取俯臥位。取其十七椎下、脾俞、腎俞、命門、次窌等穴,施一指禪推法、滾法、按揉法療;然後沿膀胱經施擦法,以透熱為度。

 

3.按揉陰陵泉、地機穴,時間3~5分鐘。

 

三、溼熱下注型

 

【證候】

 

經前小腹疼痛拒按,有灼熱感,或平時小腹時痛,經來疼痛加劇。低熱起伏,經色黯紅,質稠有塊,帶大黃稠,小便短黃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外感或內蘊熱之邪犯及下焦盤躆沖任、胞中,經前血海氣血充盈,溼熱與血膠結,故下腹疼痛拒按,或痛連腰骻或小腹灼熱。溼熱纏綿,故低熱起伏,或平時小腹亦痛。經色黯紅有塊,瘀熱擾血所致。溼熱留連沖任,可有月經失調,溼熱壅遏下焦,故帶下異常,小便短黃。

 

【治則】

 

清熱除溼,化瘀止痛。

 

【方劑】

 

清熱調血湯:牡丹皮、黃連、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、紅花、桃仁、莪朮、香附、延胡索加紅藤、敗醬草、苡仁。本方以牡丹皮清熱涼血化瘀;生地清熱涼血;黃連清熱解毒,燥溼;當歸,白芍養血和血;川芎、紅花、莪朮活血袪瘀;香附、延胡索調氣止痛。全方清熱化瘀,理氣調血。加敗醬草、紅藤、苡仁以增強清熱解毒,除溼消瘀之力。

 

【針灸療法】

 

選關元、三陰交、太沖、次窌、合谷、氣海等,手法應以瀉法開四關,在針關元穴時應先瀉十分鐘,再行補法,或給於溫針,並每次月經來潮前三至五天,採用針刺上述穴位。

 

【推拿手法】

 

一、治法:

 

清熱除溼,化瘀止痛。

 

二、操作要點:

 

1.掌推任脈,從神闕至曲骨3~5遍。

 

2.拇指點按石門中極帶脈各半分鐘。

 

3.掌摩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操作5~7遍。

 

4.拇指點按陰陵泉,地機陽陵泉各半分鐘。

 

5.掌擦肝俞脾俞三焦俞膀胱俞八窌等以熱為度。

 

四、氣血虛弱型

 

【證候】

 

經後一、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,或小腹及陰部空墜,喜揉按,月經量少色淡質薄,或神疲乏力,或面色不華,或納少便溏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氣血不足,沖任亦虛,經行之後,血海更虛,血需濡養不足,氣虛運行無力,血行遲滯,故經後一、二日小腹隱隱作痛而喜揉按脾經等穴,採針上灸三十分鐘,三陰交以瀉法,是依補上(合谷)瀉下(三陰交)促使血氣下行,瘀阻得消。地機理中焦之氣,中極理下焦之氣,使氣和而痛止。關元培元扶陽,使氣血溫和寒消痛止。腎俞溫通脾腎的陽氣以散寒。

 

【推拿手法】

 

一、治法:

 

健脾益氣,養血調經。

 

二、作要點:

 

1.患者仰臥位。術者立於其側方,取其關元、子宮、氣海等穴,以一指禪推法,配合摩法施術。時間約10分鐘。

 

2.患者取俯臥位。取其脾俞、胃俞、肝俞、腎俞等穴,選用按揉法、滾法交替使用;然後沿膀胱經施擦法,以透熱為度。時間約5~8分鐘。

 

3.按揉足三里、三陰交穴,每穴約1~2分鐘。

 

五、肝腎虛損型

 

【證候】

 

經行後一、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,腰部痠脹,經色黯淡,量少,質稀薄,或有潮熱,或耳鳴。

 

【分析】

 

肝腎不足或虧損,沖任俱虛,精血本已不足,經行之後,血海空虛,胞脈更失濡養,故經後小腹綿綿作痛,經量少,色黯淡,質稀薄,腎虛腰酸背痛耳鳴,陰虛生內熱,可見潮熱。

 

【治則】

 

益腎養肝止痛

 

【方劑】

 

調肝湯:當歸、白芍、山茱萸、巴戟、阿膠、山藥、甘草。方中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,山茱萸益精氣養肝腎,巴戟溫腎益沖任,阿膠滋陰益血,山藥健脾補中,如痛及腰骻加續斷、杜仲。

 

【針灸療法】

 

選關元、腎俞、足三里為主穴,針刺應補法為主, 針感為放射狀,或給於溫針。腎俞是溫通脾胃腎的陽氣以散寒;關元培元扶陽,使氣血溫和寒消痛止。足三里補中州之氣,使土旺而能運化精微調脾胃之氣。痛甚欲厥見冷汗淋漓,手足厥冷者,懸灸百會,針刺人中,腰骻痠痛,加命門、腰陽關、次窌。

 

【推拿手法】

 

一、治法:

 

溫補肝腎,調理沖任。

 

二、操作要點:

 

1.同「氣血不足」操作要點鐘(1)

 

2.患者取俯臥位。取其肝俞、腎俞、關元俞、三焦俞、命門穴,以一指禪推法、滾法或按揉法交替施術,並沿膀胱施擦法,以透熱為度。

 

經痛是女性患者常見月經病之一,並常出現於子宮發育不良、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、炎症、內分泌失調、精神緊張等病過程中,因此臨證治時,我們應與婦產科積極配合,明確診斷,對治療很有幫助。同時在日常生活中,本病患者還應注意生活調理,做好衛生保健,排除心理因素、正確對待,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。且臨證服藥亦應在每次月經來前三至五日即開始服藥,並根據其容易反覆發作機理,好轉及治愈後仍應持續服用二至三月經期為宜。

 

 

★注意事項:

 

1.痛經的治療宜在經前1週開始。痛經發作時先用力拿合谷、按壓三陰交穴以止痛,經後再治療2~3次。連續治療3~4個月經周期。

 

2.經期注意衛生,防止受涼,避免精神刺激、過度疲勞和過食生冷。

 

3.推拿效果不佳者,應做婦科檢查,排除器質性病變。

 

此外,痛經患者應注意少吃寒涼生冷,或刺激性食物。經期不宜游泳、涉水,切勿預先畏懼疼痛發生。起居生活應有常度。

 
 
客戶服務中心 網路開店企業建站